很遗憾,因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无法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推荐下载安装谷歌浏览器!
中国18架军机为何坠毁?来看我军终于揪出这个“最难缠对手”
军情最前线 百家号
图片为一架被鸟撞的飞机,这架轻型飞机的前挡风玻璃被击碎,驾驶员生死未卜。鸟撞又被称为鸟击(bird-strike),是指飞机等飞行器与天空中飞行的鸟类相撞造成的飞行事故。此外,鸟撞是一种突发性和多发性的飞行事故,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灾难,直接威胁到空勤人员及旅客的生命安全,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轻则在飞机表面留下撞击坑,重则机毁人亡。在撞击过程中,由于鸟体减速而产生的巨大压力远远超过鸟体组织的极限强度,致使鸟体破裂成碎片,甚至发生流变,因而鸟撞也称之为软体碰撞。
过去的鸟撞事故统计表明,风挡玻璃被击穿和固定风挡的支撑结构严重变形和破坏、尾翼前缘和前梁腹板击穿以致造成操纵系统损伤和结构承载能力的下降,导致飞机失事的情形十分普遍。据《中国青年报》去年报道,2015年12月,中国海军东海舰队一架飞机在训练中发生飞行事故,飞机坠毁,机组人员及时跳伞,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后来经过事故调查发现,战机的坠毁罪魁祸首居然是一只成年绿头鸭,这只飞禽被意外吸进了战机进气道,最终将发动机的叶片撞毁,导致发动机损毁,据该媒体报道称,失事发动机进气道内壁存在一条长约80厘米,宽约10厘米的喷射状血迹,由此可见鸟撞威力之巨大,实际上,一只重量为1至1.5千克的飞禽以每秒150米的速度撞击飞机,其威力不亚于一发30毫米航炮炮弹,只不过前者不含炸药。
上图为一架F-16战斗机的座舱盖被飞鸟击中,钢化复合材料材质的座舱盖被击穿。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 全世界由于鸟撞至少造成328架飞机损毁、321人丧生, 国际航空联合会已把鸟撞升级为“A”类航空灾难。由于军用飞机速度快,航线复杂,许多训练科目与鸟类的高峰活动期重叠,飞行安全保障任务更加繁重。1992至2008年,我国军用飞机因鸟撞造成20起严重的飞行事故、58起飞行事故征候和210起飞行问题,导致18架飞机坠毁、12名飞行员牺牲。面对频发的“鸟撞”飞机事故。
目前普遍采用的解决办法是驱鸟,人们采用了很多方法来驱逐飞鸟,尤其是驱逐机场附近鸟类聚集地方的飞鸟,这些方法包括“煤气压缩泡”驱鸟、网捕及枪杀方法、飞机上画图案、激光驱鸟、播放鸟类天敌的鸣叫声以及鸟类遇到伤害后的悲鸣声的录音、遥控航模驱赶、使用无公害的化学趋避剂、利用天敌驱鸟等等。这些方法的采用大大减少了机场附近飞鸟的数量,但是飞鸟不仅仅是聚集在机场附近,由于鸟类每年都有季节性的迁徙,再加上飞机在中低空的使用,正所谓百密一疏,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鸟撞事故一直不断发生。
除了驱鸟,第二种方法就是对飞机本身进行“抗鸟撞”设计。针对这一世界性难题,国家重点学科“固体力学”学科带头人、西北工业大学“先进结构与材料研究所”所长——李玉龙教授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其理念的核心就是“以疏导能量代替对抗能量”。据了解,提高结构抗鸟撞能力的关键在于吸能结构形式的设计,李玉龙教授团队的新方法就是通过恰当的方式布置相应的材料,让飞鸟在撞击中被分解开,当冲击能量一定时,吸能结构的使用可有效降低冲击力,以减小结构的冲击损伤、提高结构的抗鸟撞能力,目前该技术已经被应用于我国C-919客机和某些战机上。
本文转载自 军情最前线 百家号